豪家在心理諮商所
  • 首頁
  • 團隊陣容
  • 環境介紹
  • 收費標準
  • 我要預約
  • 最新活動
  • 聯絡我們
豪家在心理諮商所
  • 首頁
  • 團隊陣容
  • 環境介紹
  • 收費標準
  • 我要預約
  • 最新活動
  • 聯絡我們

關於 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是在一個足夠安全、舒適、隱私的場所,由諮商心理師提供的專業服務,過程像是從心事切入,隨著服務對象逐漸打開的心房去探索自我、整理與成長,而進展會取決於參與雙方的投入程度,以及諮商心理師的專業知能及專業判斷。


    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不同,心理諮商是針對心理困擾去預防與排解,如同運動能強身健體,所以一般大眾都符合心理諮商的服務對象,如果您的困擾需涉及到更專業的醫療行為,諮商心理師也會負責任的坦誠服務的侷限性並提供您相關資訊。


     大眾對於心理諮商的理解往往隔層神秘的面紗,時而感到陌生是很正常的,其實心理諮商並非萬靈丹也非特效藥,他是一門專業學術作為基底的客製化服務,你可能想要被催眠、希望有人提供建議,或者想找人抒發心事,這些需求可能是明擺在眼前的問題,除了針對問題去尋找解決方式,去探究問題背後的癥結點、調適身心是心理諮商與其他相關職業服務不同的地方。


     在台灣並沒有心理醫師這個職業和稱謂,而是稱為「精神科醫師」或「身心科醫師」。而根據《醫師法》規定,也只有領有醫師證書資格者,才能使用「醫師」一詞,疾病的診斷和用藥、開藥也專屬於醫師的執業範圍。


      心理師和醫師一樣隸屬於醫事人員,透過國家高考及格,分之為「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兩種。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有關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鑑與治療限定由臨床心理師執行,而大眾口中或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心理醫師」、「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一職,在台灣的正確稱謂為「心理師」。


 

  • 人際議題:感情、家庭、職場、社交、親子、婆媳、手足、夫妻…
  • 生活調適:新婚、懷孕、產後憂鬱、退休、家人分離、孩子長大…
  • 失落創傷:關係破裂、失業、生病、暴力受害、受騙、親友自殺、寵物離世…
  • 情緒起伏:焦慮、不安、悲傷、憤怒、擔心、害怕…
  • 其他症狀:失眠、沉悶、無聊、沒有動力、喘不過氣…
  • 自我探索:情緒怪怪的,但找不出原因;或是朋友建議你來…


     心理諮商內容議題涉及很廣,人的一生大小事只要讓你感受到困擾,即使找不到原因,或只是想要自我探索、更了解自己,你都可以找心理諮商師或心理治療師聊聊喔 


常見問題

      心理諮商其實是一個健康的求助方法,或許有些人仍對於「心理諮商」有個錯誤的想像,像是「別人會怎麼看我?」、「諮商會不會留下不良記錄,影響未來工作?」等等。首先您該知道的是,心理諮商具有保密協定,未經當事人同意,其他人是無權得知晤談資料,當然也不會影響到工作。


      在心理面向上,有些人怕諮商是「怕自己生病」,對「心理生病」感到恐懼。想想看,當平常我們感冒時,我們不會太擔心,我們可能會去看醫生,我們知道感冒會好;當跌倒破皮會痛,我們也不擔心,因為傷口總會癒合。成長過程中大大小小生病痊癒的經驗,讓我們不會過於擔心。然而,當心理「感冒」了,卻無法等同待之。由於社會對於情緒教育的漠視與不理解,我們往往不清楚:原來心理生病是會「好起來」的。因為未知而恐懼,恐懼而迴避,選擇暫時先不面對、不去煩惱。


      事實上,任何人都可能有機會心理「感冒」,心理「感冒」時當然可以進行心理的治療,不見得需要醫師下診斷說你有憂鬱症或其他身心疾患,只要當你感受到自己有需要,就可以讓自己來諮商。每個人都可能有想解決的困擾,「只要覺得哪裡怪怪的」,都可以來,及早緩解自身痛苦,反而能夠更早、更有效獲得幫助。


      基於專業界線的需求,通常您聯繫諮商所時,是無法直接跟您的心理師聯絡的。一是保障心理師的個人需求,避免心理師因無法照顧自己需求而難維持給案主好品質的服務,二是提供當事人一個空間去涵容自己的狀態,也就是說沒法像平常到診所掛號當下就能看診,這段在諮商前的時間是一個練習的機會,嘗試面對您與您自己的問題。


因此,通常您會是與個案管理師敲定預約的時間。


心理師通常都是預約時間到來,很少整天在所內駐點,因此一旦約定好時間,來談者請準時到來,心理師已預留時間,也無法安排其他來談者,若有臨時更動須提早告知更改。


     心理諮商過程長短因人而異,如果你困擾程度不高,有好好和心理師一起練習,通常6-8次可以看得見明顯好轉,但如果你屬於長期議題需要探討,那麼心理師會邀請你一起討論結束的指標。


      許多人,通常是對自己遭遇到的困難忍耐了很長一段時間,努力運用過許多方法,然後才來到諮商室。這與文化的差異,人們對心理諮商的看法有關。也常遇到許多朋友疑問:我可以只談一次就好嗎?我需要談幾次呢?一年、二年……足夠嗎?一方面,這是負責任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人們對奇蹟式復原的渴望。 


   心理師與您皆須共同合作。

  


    其實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具有以下特點:

  • 有目的性
  • 有方向性
  • 得以釐清問題重點
  • 情緒不會受到批判
  • 具隱私、全程保密
  • 更像是合作關係


     心理師受過嚴格專業訓練,不僅在理論上有深厚扎實的基底,對於個人與他人的心理狀態、思考脈絡、行為模式、人際互動和各階段面臨的發展議題,也會比一般人更加敏銳且深入了解,再加上心理師能夠客觀、同理感受那份困擾,不對情緒做任何批判,在適當的時機做出回應,從旁協助個案釐清問題的癥結點,陪伴改善、調整、成長,因此雙方更像是合作關係。


     同時,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依法有責任要為當事人隱私保密,所以你不用擔心說的話會被傳出去、形象受損,更不必擔心承受異樣眼光,這比一般對話多了一層保障。


     心理諮商的費用包含了諮商服務的場地費、行政管理費及諮商師的服務費。


       我國對於諮商師的資格要求門檻很高,每位諮商師皆是受過專業訓練及證照考核,執業期間仍要繼續進修,完成一定課程積分才得以繼續執業。接受諮商期間,專業心理師將陪伴和協助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成為您生命課題的教練,也如同生命地圖中的導遊,平時我們出國旅遊可能會花錢聘請當地的嚮導,來獲得更好的旅遊體驗,換個角度想,心理師就是陪著你一同探索心靈世界的嚮導,因此也需要付費。


       而在您承受一連串自我懷疑、焦慮或擔憂前來預約付費諮商時,付費同時也像是對自己的宣告:「對,我願意好好正視眼前這暫時無法突破的困境,我想要有所改變」。


    為自己付費,是協助自己更積極面對問題,也更有機會達到自己期待的諮商效果。


      諮商是由當事人與心理師一起決定晤談的頻率與延續長度,中間若是有其他因素而使您想中斷或結束晤談,又或者是原本談的議題已獲改善,您都可以直接與心理師進行結束諮商的討論,心理師將根據您實際的狀況提供專業回饋。 


進入預約頁面

如何預約 ?

好加在心理諮商所

802 高雄市苓雅區苓雅一路15號3樓

0975-733510(代表號) 、 0965-833510

Copyright © 2022 好加在心理諮商所 — 保留所有權利。

提供者:

此網站使用 cookie。

我們會使用 cookie 分析網站流量,並為您最佳化網站的使用體驗。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即表示您的資料會和其他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整合。

接受